找到相关内容57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宗与日本初传的禅

    宗密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二之上,后来《碧岩录》将其作为第一则“颂古”流传,从而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。   ②即慧能针对神秀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;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’揭颂而作的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;本来无一物(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,敦煌本《坛经》此句作‘佛性本清净’,何处尘埃!”  ③据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载:马祖道一初往衡山结庵,整日坐禅。其师南岳怀让便问他:“大德作禅图什么?”道一说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0057752.html
  • 李白释家题材作品略论

    《地藏菩萨赞》云:“本心若虚空,清静无一物。焚荡淫怒痴,圆寂了见佛。”这几句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起六祖那首著名的偈颂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”(《大正藏》卷48,第349页)《...等有莲华藏世界之说,密教中则以八叶莲华为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,并表示众生本有之心莲。李白《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亭》有句谓“子见水中月,青莲出尘埃”,正是化用了前揭有关莲花之佛典。又,在佛教中,青莲是...

    李小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758426.html
  • 觉悟心中的佛性

    沾污。世上纷纷纭纭诸像,皆由我心所感知,必将它在自心中解脱,如云之生出,又自行消散般。故知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」○是心的轮转我们都知道“四圣谛”说「苦、集、灭、道」,是断...因此,黄檗?希运禅师亦曰:「言化城者,二乘及十地等妙二觉皆是,权立接引之教,并为化城言宝所者,乃真心本佛自性之宝。此宝不属情量,不可建立,无佛无众生,无能无所,何处有城?何处为宝所?宝所不可指,指即有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12058580.html
  • 佛法与人类文化

    ”这个层面,万法都是从这里产生出来的,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到这个程度。  我们现在再回头看一下六祖惠能的情形:当时五祖要弟子们写偈子报告心得,神秀就写了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后来六祖听到别人读诵这个偈子,晓得他没有悟道,所以就请旁边的人帮他写了一个偈子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”那时他已懂到“空”、“无”,只是还不晓得这个“空”、“无”能生万法...

    梁乃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25658690.html
  • 正慈法师著:出家人的样子(2)

    众人各述一偈以传衣授法,上座神秀遂于壁廊书偈日:“身如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师闻之,谓此偈未见本性。慧能请一童子于壁间亦书一偈日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?”五祖闻之,识其为真能传大法者,乃夜召师入室,潜授衣法,并道其连夜南归,隐于四会、怀集之间。  仪凤元年(676年)慧能至南海,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,遂依之出家,受具足戒。翌年,移住于韶阳曹溪宝林寺...

    正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358695.html
  • 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

    经过情形大致如下﹕  慧能在黄梅弘忍门下,原是碓房里不识字的舂米粗工。弘忍为了考验门下修持的心得,令众人各作偈语,上座神秀题壁说﹕「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」慧能请人在旁代题一偈说﹕「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﹖  比较这两首偈语,神秀显然仍有我执与法执,而慧能则悟境较高,且已明心见性,据《坛经?行由品》的记载,弘忍以为神秀「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...

    王熙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158748.html
  •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

    经常运用“翻案法”。   元人方回认为后人以“翻案法”作诗,是受到禅宗六祖慧能的影响。方回在《名僧诗活序》中说:“北宗以树以镜譬心,而曰‘时时勤拂拭,不使惹尘埃’,南宗谓‘本来无一物,自不尘埃’,高矣。后之善为诗者,皆祖此意,谓之:‘翻案法’。”慧能的著名偈颂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就是对神秀偈子“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的翻案。慧能另一首偈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858914.html
  • 对2O世纪中国佛教批判风潮的双重省察

    停止相对性分别意识的“离念”而言,它干脆不承认有净心和念的分别,从而从根本上否定 了 “客尘烦恼 ”的存在— — 即慧能 “得法偈”所谓 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”。(z)最后,“无念”导致了“自性戒”...

    唐 忠 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1559153.html
  • 希迁大师与南岳

    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。”寺院众僧读后,无不赞叹,纷纷自愧不如,认为五祖衣钵非神秀莫属。五祖亦嘱咐各弟子认真研读,但其实内心并不满意。就在这个时候,慧能也读过了神秀的偈,认为并不达意,于是根据自己的领悟另写了一首偈,请人帮忙也题在了墙上,曰: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佛性常清净,何处尘埃!”  两相对比,高下自见。而通过这两首偈,我们也便能一眼看出南北禅宗的分别与各自的核心主张。寺院众僧对比前后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04959188.html
  • 文珠法师:六道轮回

    本来无一物,何处尘埃。”显然已明心见性,破除一切情执。五祖喜于心而不露于形色,又恐有人对惠能不利,故意用鞋底擦去,并潜往碓坊,问惠能曰:“米白也未?”答:“白也,未经筛耳。”师以扙击门三下而去。当晚三...人间果然有天堂地狱吗?天堂地狱在何方?还有人间果真有鬼?鬼居何处?这些问题,绝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其前因后果的。是以一般人所认识的因果律,只知事物的近因,不知其远因;只知宇宙某一部份、某一现象的原因,不知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4159527.html